1955年进行的大授衔仪式上,那些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志愿军高级将领们均有了获得军衔的机会。举例来说,彭总,这位志愿军的首任司令兼政委,荣获了元帅的崇高荣誉。而代理司令员陈赓则位列我军的十大将之中,随后的几位司令员如邓华、杨勇,还有副司令员韩先楚、宋时轮等人,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然而,与那些光芒四射的前辈们相较之下,同样在志愿军指挥部身居参谋长要职的解方,却出乎意料地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
要知道,志愿军可是我军中的一个高级战略单位,属于方面军级别。在我军中,参谋长往往军衔不高,传统上比主官低1-2级。然而,彭总已经是元帅级别了,按理说参谋长的军衔至少应该是上将,退一步说,中将也是可以的。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最终只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
所以当听到解方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消息后,性格直爽的彭总也出面,为他打抱不平,说道:
“要是说解方的军衔是少将,那我顶多也就混到个上将的级别”。
这也足以表明,彭总对解方在志愿军岗位上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次,我们来重新探讨一下解方将军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一决定是否恰当。
【军中外交官,解方少将】
解方将军,本名解如川,吉林人。他年少时就投身到少帅的东北军,还被选派前往日本深造。学成归国后,他继续在东北军中效力,最终做到了师参谋长的要职。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随东北军一起进入关内,在陕北期间悄悄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并且一直在东北军内部致力于策反工作。在西安事变发生时,他积极在我军和少帅之间牵线搭桥,为此赢得了周公的高度信任。周公见到解方时,还特地称赞了他的名字寓意美好,连主席也风趣地附和解释了一番。
解方同志,现在你们已经安然返家,你的名字就改成解方吧,别再叫解放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解方少将毅然决然地投身八路军行列,持续投身抗击日寇的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解方因为对各路势力了如指掌且精通情报搜集,所以在延安被委任为八路军军委情报三局的局长,他的职责是搜集华北日军和顽固势力的情报。任职期间,他凭借出色的情报洞察力,在百团大战期间屡次成功获取日伪军的情报,为我军后续的战斗胜利奠定了信息基础。到了抗战末期,解方又回归到他擅长的参谋岗位,出任三五八旅参谋长一职,与旅长张宗逊并肩作战。
解放战争打响后,解方随晋热辽部队挺进关外,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也就是东野的前身),担任了副参谋长的职务(那时的参谋长是刘亚楼)。他的主要职责是辅助刘亚楼进行情报的搜集工作。由于解方本就是东北人,所以在东野内部,他还多次参与协调我军接收东北的事务,包括策动东北军旧将的反正等,为东北的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出力。
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解方随着第四野战军(即东北野战军)挺进了关内,并在第十二兵团担任参谋长一职(当时兵团司令是肖劲光),四处征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出任了中南军政大学教育长和中南军区教育长的职务,并且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作为韩先楚麾下第四十军的副军长参与了战斗。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解方随着15兵团的领导核心(邓华)调动至东北边防军,出任参谋长一职。待到1950年10月,边防军更名为志愿军之时,解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志愿军参谋长,随即奔赴朝鲜战场参与战斗。
在担任志愿军参谋长期间,他书写了军旅生涯中最耀眼的篇章。
其实那时候,彭总在挑选志愿军参谋长的人选时,可选范围并不算广。毕竟,主席是让彭总在全军范围内物色人才,但能胜任大兵团参谋作战工作的将领其实有很多。
彭总之所以选中解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解方的参谋才能十分突出。他曾担任过八路军旅的参谋长,四野纵队的参谋长,以及兵团参谋长,在参谋工作上有着卓越的表现。
不过,另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是他的丰富经历。
在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里,彭总对解方给出了自己的评判。
文武双全,犹如军营中的智囊诸葛亮,这样的人才理应伴随总理,在外交舞台上大展身手。
解方风趣地回答道:
看起来彭总似乎觉得我在打仗这方面不太行。
从这一点来看,彭总选择解方担任参谋长,主要是基于入朝作战的考虑。他希望有一位将领能够充当桥梁,这位将领不仅要会朝鲜语和英语,还得是东北人,以便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起到“军中外交官”的作用。而解方恰好符合这些条件,他有留学背景,担任过四野教育长,精通多国语言,擅长情报工作,对国外军队的情况也十分熟悉,因此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我依稀记得,在38军向山垭口发起冲锋的那次战斗中,彭总察觉到有联合国军的一支队伍正急速赶来意图封锁突破口,这时解方迅速指出:“那是土耳其旅。”
彭总问道:“这个所谓的土耳其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解方说:“他们的人数超过了五千,后来加入了联合国军,作战方式十分粗鲁残暴,每次冲锋都是上百人一起上。”
聊天时,解方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了这支部队,这显然表明他做了充足的功课,对外军有着深入的了解……
在志愿军参谋长任上,解方不仅协助彭总出色规划了五次战役策略,而且他还是我军里一位杰出的谈判与外交高手。
1951年起,半岛的和谈局势拉开序幕,他担任志愿军副代表的角色,与乔冠华先生及副司令邓华上将一道,频繁前往板门店,与韩军和美军展开和谈。在谈判过程中,他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言辞交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我军所经历的一场重大战役。
在谈判桌上,解方展现出卓越的思维能力,言辞中暗含锋芒,他为志愿军争取权益的策略赢得了在场所有参与者的一致肯定与高度赞扬。
在参与首次和谈、作为志愿军代表出席时,被誉为军队情报领域佼佼者的李克农上将,在踏入朝鲜国土的那一刻,对解方给予了高度赞扬。
态度明确,爱思考,说话有分寸,确实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美军方面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头脑灵活,是个既棘手又叫人不得不服的对手。
比如说,平常总是温文有礼的解方,有一次竟然对着美国代表霍迪斯大发脾气,喊道:
“相信联合国军诚实且热爱和平的,恐怕只有亡灵了”,他据理力争,展现出了如同大国雅士辛其物般的风范。
尽管美军表面将其评价为平庸,但在私下却称呼他为“有能力的解少将”,部分公开的历史资料也同样描述他为——棘手的协商专家。
由于在朝中表现出众,解方归国后便接手了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重要职位,持续投身于军队的培育工作之中。
【争论不断,为何仅被授予少将】
1955年进行大授衔时,解方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尽管当时有“萧克为上将标杆、徐立清为中将典范、解方则是少将代表”的说法流传,但不少人仍觉得解方所得的军衔偏低,纷纷为他感到不平。那么,解方被授予少将,真的算是低了吗?
咱们来探讨一下,授予他少将军衔是否合理呢?
雨田君觉得,这事儿挺有道理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让我们探讨一下参谋长在我军中所处的位置——参谋长就如同单位的军事二把手,好比解方所任的兵团参谋长,实际上就是副兵团级别。若以我军少将的衡量标准来看,他属于一线作战部队以上,至少是副军级以上的领导层。
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方曾身兼主力纵队副司令员、副军长以及兵团参谋长(副兵团级别)等重要职位。作为志愿军参谋长,他完全具备条件和实力被授予少将或以上的军衔。
所以,他绝对有资格成为少将,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为啥不能给个中将或者更高的军衔呢?
首要的一点,咱们得聊聊解方少将的经历背景。
解方少将是在1936年之后,与吕正操上将一同投身于我军行列的,他们算是参加革命较晚的一批人。
一方面,我从未参与过像南昌、广州起义以及秋收起义这样的大革命事件,因此错过了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那些艰难日子。另一方面,在那场对部队和指战员意志进行极大考验的大长征里,我也未能置身其中。举个例子来说,当时华东野战军中的特纵司令员陈锐霆将军,他在抗战后才加入新四军,尽管如此,他仍因功勋显著而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在评定军衔时,经验资历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和坚实后盾。为此,军委出于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敬意,特别提出了“红军军官至少保留校级”的原则。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岗位的独特性质。
尽管我们常常提及志愿军相当于方面军或野战军的标准,但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除了彭总这位元帅级别的将领外,其指挥架构主要是基于兵团级别的协同作战。简单来说,就是彭总这位元帅,率领着数个野战兵团在进行战斗。
1952年彭总回国后,志愿军中大多是由兵团级的司令员亲自指挥战斗。
举例来说,后来的几位司令员,像邓华、杨得志和杨勇,他们原本都是负责兵团级别的指挥官。而解方呢,他是以13兵团参谋长的身份加入志愿军的。所以,尽管他名义上是志愿军参谋长,但实际上是从兵团参谋长这个职位上提拔上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邓华虽然是志愿军司令员,但他的军衔仍然是上将,究其根本,他还是15兵团的司令员。就连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职位在参谋长之上,也只是被授予了中将的军衔。
因此,从地位级别上讲,解方相较于各野战军的参谋长要低一个档次,与兵团参谋长的级别相当。
即便是身为野战军参谋长,他们的军衔也有高低之别。例如,第二野战军的参谋长李达、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陈士渠和刘亚楼,以及第四野战军的参谋长萧克,他们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相反,第一野战军的参谋长阎揆要以及第三野战军的参谋长,则都是中将。
当达到兵团层级时,尽管参谋长的职位等同于副兵团级,但在1955年我军举行大规模授衔仪式之际,由于更注重一线作战将领的表彰,参谋长与政治部主任的授衔普遍有所降低。他们大多被授予了正军级或副军级的军衔。
举例来说,那时候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部分主力兵团中,第九兵团的参谋长由覃健中将担任,第十兵团的参谋长则是陈庆先中将,而第三兵团的参谋长是王蕴瑞少将。另外,第七兵团的参谋长李迎希同样是少将军衔。
在四野内部进行对比的话,原来的13兵团参谋长是黄志勇中将,而14兵团则是吴中将担任参谋长,15兵团参谋长则是洪学智上将。大体上来看,四野的参谋长职位多由中将或上将级别的人员担任,不过这些将领多数都曾经担任过纵队司令这样的重要职务,或者是二级军区的参谋长,所以他们的资历和经验通常都比解方要深厚一些。
【雨田君说】
所以,兵团参谋长大多是中将或少将级别。解方将军由于投身革命较晚,且长期担任辅助角色,未曾独立指挥过战斗,故而即便在副兵团级的兵团参谋长位置上,被授予少将军衔也是合乎情理,易于为人所接受的。
而且就像“萧克镇上将”的情况那样,选择志愿军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解方来担任少将一职,也是为了权衡考量,以平复一些资历较老少将们的不满情绪……
下一篇:没有了